中信信托、平安信托“换帅”后 先解哪道“难题”?
原标题:“换帅”后,他们先解哪道“难题”?
来源:金融时报
就在同一天,中信信托与平安信托董事长任职资格公告发布。
9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金融监管局与深圳金融监管局分别发布公告,批复同意中信信托董事长吕天贵以及平安信托董事长王欣的任职资格。
这意味着两家公司的董事长正式进入履职阶段,目前,工商层面的变更流程仍在推进中。
从经营业绩来看,中信信托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3.79亿元,净利润26.53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已连续15年保持在行业前三。另外,数据显示,平安信托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1.48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6.81亿元,净利润34.21亿元。
作为信托业内的头部企业,两家公司董事长的更替自然备受瞩目。王欣和吕天贵的到任也意味着自2024年1月执掌平安信托20个月的方蔚豪和自2024年5月执掌中信信托16个月的芦苇正式离任。
除两家头部信托公司同步进行“换帅”,其他信托公司近期的高管人事调整同样引人关注。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金融监管局在9月19日还批复同意包恋群任国投泰康信托总经理。10多天前,国际信托董事长也发生了变更,王岗接替黎作强出任董事长。而在更早之前,云南国际信托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动,甘煜已辞任云南国际信托董事长,目前由总经理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代为履职期限不超过6个月。
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至今,包括陆家嘴信托、平安信托、中信信托、国投泰康信托等在内的10余家信托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发生人员调整。这些变化的背后,反映出行业在新的监管与市场环境下的深度变革。
当前,信托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管频繁调整无疑是机构优化治理、蓄力破局、激活发展动能的重要举措。
为何频繁“换帅”?传递出怎样的战略信号?
作为应对转型挑战的主动选择,信托公司密集任用具备跨领域资管经验的高管,或为精准匹配战略布局、业务革新需求,通过优化管理层来增强自身在标品信托、财富管理、风险处置等核心领域的能力。
对于新董事长的上任,平安信托早前也在公告中明确表示:“相信王欣在银行和资管领域的丰富经验将积极助推公司进一步深化战略转型,有效提升集团内部生态赋能,推动各项业务迈上新台阶。”
在新修订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指引下,围绕“受托人”定位,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将进行系统性调整,经营原则、股东责任、公司治理、业务规则、监管要求及风险处置等关键内容将发生积极变化。
基于此,如何落实政策导向、推进战略转型、深化业务创新、明确发展要求是领导上任后首要攻坚的方向。